來源:微博2025-05-08 18:41
在5月8日,關於中國籃球的新花招浮出水面。籃協不圖虛名,正式啟動了歸化球員的相關操作,真是來勁了,似乎計劃什麼都要整得轟轟烈烈的。不過,仔細看看他們的《入籍籃球運動員管理辦法》,這反而讓我覺得像是按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倒計時已經開始。
歸化的選拔原則聽上去高大上,什麼文化認同、血緣優先、總量控制和實力為重。搞得像是在評測創建一個完美的“籃球國”。但是,申報材料除了要看看運動員的技術水平之外,還要審核他們的文化背景、道德觀以及政治傾向,簡直不亞於在篩選國家領袖,笑死人了。運動員們可不是為了成為道德模範而打球,難道具備遠高於常人的籃球技藝還要同時證明自己是文化素養的代表?
不過,問題來了:依據的《國籍法》不承認雙重國籍,那可真是把所有原籍的球員都拽得拈花惹草,逼得他們必須放棄原國籍。不少人華麗轉身回去找媽媽,哪還有時間打籃球?
再說說俱樂部的投入差距,那簡直是個天坑。若某個俱樂部一時興起引進歸化球員,那還真是讓旁邊的窮兄弟們欲哭無淚。籃球可不是踢足球,五個人的場上影響力可比十一人的隊伍大得多,沒錢的俱樂部會不會因此被迫走上絕路,徹底被罵成了“寡頭俱樂部”?
在與一些CBA俱樂部的管理者扯淡時,有的人向往歸化球員,但更多的還是像貓抓一樣,不知道未來會出現什麼局面。老實說,對他們而言,這是個維艱之路,沒實力也沒膽量去做。籃協的這個計劃一提,就像一張白紙,但後續的政策落實卻還得靠他們發力,不能孤零零丟出個文件就完事兒。
至於今年亞洲杯是否會見到歸化球員的身影,我覺得大概率還是要讓大家失望。需要歸化是一方面,能否趕上也是另一回事,真是個令人糾結的選擇。總而言之,籃協這波操作,不外乎是在給大家提供一個機會去回味空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