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體壇周報2025-07-23 00:38
當身高達到2米26的張子宇在亞洲杯賽場上穩穩地接到球,並優雅地出手,籃球迅速空心入網的那一刻,關於中國女籃未來的廣闊前景便展現在眼前。這位僅18歲的年輕內線巨星,以其獨特的天賦和存在感,將“未來基石”的期待變得真實可見。主教練宮魯鳴在賽後對她的評價具有清晰的洞察力:她具備獨一無二的天賦,傳球和長傳的能力開始顯露出潛力,並有望成為球隊的致命武器;但首次踏上國際成年組的舞臺,她在經驗、對抗及防守方面的不足也同樣顯露無遺。
對於這樣一名剛剛成年的新星而言,這樣的首次亮相已經足夠令人驚艷。每一次得分、每一個籃板、每一次精彩傳球,都是中國女籃對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的寄予厚望的體現。張子宇的成長軌跡,幾乎成為了這支隊伍重塑過程的縮影。
然而,現實卻是,中國女籃的未來不僅僅依賴於張子宇一人的努力。本屆亞洲杯的12人名單中,有9位是熟悉的老面孔。除張子宇外,只有翟若雲和賈賽琪兩位新秀首次參與國際賽。然而,可悲的是,整個系列賽中她們的出場時間非常有限,顯然還未準備好擔負重任。雖然韓旭順利入選賽會最佳陣容,楊舒予的表現也持續亮眼,但老將們的狀態已經開始顯露疲憊——黃思靜淚灑賽後,言語中充滿告別的意味;王思雨則稱此次征程為“最後一舞”,讓人感慨。
更令人擔憂的是後備力量的乏力。教練組在此比賽中依賴老將,作為東道主爭冠的壓力固然存在,但根本原因則在於尚未找到能與之並肩的激情四溢的“黃金一代”接班人。WCBA聯賽中,仍是那些熟悉的老面孔在承擔重任。年輕球員在集訓中的表現未能引起教練組的青睞,而在此期間進行的女籃U19世界杯上,中國隊的表現則更為糟糕,成就和打法嚴重脫節,整體潛力並未展現出明顯上升趨勢。
張子宇的崛起為中國女籃的未來帶來了耀眼的光芒。這位天賦異稟的高手,幾乎可以直接決定球隊的天花板高度。然而,她的特殊性也意味著她的成長之路充滿了未知與挑戰。面對後備梯隊的現狀,中國女籃正處於人才斷層的危機之中——當老將們離去,誰能填補她們留下的空缺?張子宇的身邊又需要怎樣的年輕力量,與之協作形成團隊的合力?
自2016年裏約奧運會失敗後,許利民開始重建中國女籃。2022年在世界杯中闖入決賽,這一故事達到了高潮。期待在2026年德國世界杯上,柏林的賽場成為“黃金一代”的輝煌謝幕舞臺。
在深圳,我們展望洛杉磯。中國女籃必須快速更新換代,重塑體系,而時間並不寬裕。張子宇代表著令人激動的可能,但重塑輝煌的道路註定需要更多年輕的名字與她並肩作戰。因此,發掘和培養能夠與她形成合力、支撐起未來的新一代力量,比期待張子宇一人兌現天賦更為緊迫與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