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公眾號2025-07-25 18:56
楊瀚森是否可以缺席亞洲杯的事情,讓我不禁聯想起了姚明的職業生涯。姚明在NBA的前期,前面僅缺席了兩場比賽,他在賽場上的表現極其亮眼,場均18分和8個籃板。可到了之後的三年,他卻因傷缺席了25場、34場和27場比賽,但他的場均數據依然保持在20+10的水平。
在2002年至2005年間,年輕的姚明以靈活的身手、精準的中投以及獨特的進攻技巧在NBA站穩了腳跟。他的獨特技術風格,如“左腰靠外背身接球隨即翻身底線”的打法,讓人嘆為觀止。他的面對高大對手時,以柔克剛的表現,猶如武打電影中的英雄角色,在比賽中展現出智慧與技巧。
到2005年,姚明仍能從三分線一路追蹤封蓋對手,展現出強大的攻擊力。在2005到2008年期間,他逐漸成為西部聯賽中一名無可匹敵的低位攻擊者,雖然持續的傷病影響了他的表現,但這一時期的他依然是大家無法忽視的強敵。
經歷了2002年結束八一王朝、2003年奪取亞錦賽冠軍,姚明在 榮耀和挑戰中不斷前行,展示了他的領導能力與決心。盡管他在職業生涯的初期顯得異常血氣方剛,但隨著時間推移,他也坦然面對傷病的困擾,逐漸走向更高的目標。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在2008-09賽季的表現,那是他職業生涯中的一個高峰,健康狀態下的他不僅出戰77場,還幫助球隊進入西部第二輪。然而,隨之而來的詛咒般的傷病伴隨著他,雖然在29歲時就迎來了職業生涯的轉折,但他曾經的輝煌始終令人銘記。
姚明經歷的傷病有“硬傷也有軟傷”,前者可能是一次意外,後者則是長期積累的後果。最終,我們回到楊瀚森,當他在2025年選擇缺席亞洲杯時,或許也反映了他對自身健康和未來職業發展的深思熟慮。這樣的選擇不僅是對個人發展的保護,也是對未來成就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