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體育畫報2025-07-27 16:21
在過去的十年中,NBA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強力內線球員逐漸被外線投射所替代。曾幾何時,各隊對於低位進攻的依賴幾乎無處不在,但如今則開始偏重於外線的進攻體系,火箭隊在這股浪潮中無疑是最為顯眼的先行者之一。
火箭隊與勇士隊共同推動了三分球的革命。追溯到2010-11賽季,場均三分球出手最多的球隊是魔術隊,平均每場出手25.6次。轉眼來到2017-18賽季,火箭隊卻以場均超過42次的三分球出手數創下了NBA的新紀錄,那一年他們以65場勝利順利攀登隊史巔峰。
而到了上個賽季,凱爾特人隊以令人瞠目結舌的場均48.2次三分球再次刷新了球隊紀錄,即便是排名倒數的掘金隊,場均也有31.9次的出手,遠超十五年前的魔術隊。
不可忽視的是,火箭隊並不僅僅只是在外線發力。他們的陣容在經歷了調整後重新定義了中鋒位置的價值。上個賽季,初始階段火箭隊依舊傾向於傳統陣容,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開始讓史蒂文-亞當斯與阿爾佩倫-申京兩名中鋒同時出場,這一決策在二月初的對獨行俠隊比賽中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在那場比賽中,安東尼-戴維斯首次以新身份亮相,雖然他在上半場的統治力讓火箭隊十分棘手,但烏度卡的調整卻為火箭帶來了轉機。通過使用雙內線的搭配,火箭隊在下半場的表現大為改觀,即便最終未能逆轉比賽,但這一組合展現了其異常的競爭力。
將亞當斯和申京並置在同一時間段內,火箭隊的內線統治力大增,給對手制造了不小的麻煩。在與勇士隊的季後賽首輪中,兩人組成的雙中鋒陣容成為了火箭逆襲的關鍵,最終將系列賽拖入了搶七大戰,盡管火箭沒有最終獲勝,卻足以證明這種陣容的有效性。
隨著火箭隊在內線的發揮愈發出色,他們的三分球出手率卻有所下降,但這並未影響其在籃板上的表現,反而創造了自賽季以來的最佳記錄。為了更好地利用這一戰術,火箭隊還招募了克林特-卡佩拉作為第三中鋒。這種獨特的布局在現代NBA中並不多見,卻顯示出火箭對雙內線策略的信心。
更值得一提的是,聯盟中的其他球隊已經開始觀察並嘗試這一新策略,像雷霆隊在某些比賽中同樣嘗試讓切特-霍姆格倫和以賽亞-哈爾滕施泰因同時上場。這一切讓人們意識到,隨著火箭隊的崛起,NBA中的打法趨勢或許正處在一個轉折點,未來可能將不再只是一味追求三分球的“鐵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