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觀察:西方觀眾對奧運熱情不再?

來源:體壇網2024-07-30 22:52

曹亞旗報道 自巴黎

1、誰說老外對奧運會不在意?

先來看看這樣一段話,一位同行在朋友圈裏發布:“誰再說老外對奧運會不在意,我就給誰一巴掌!看看他們淚流滿面地合唱馬賽曲,你就明白了。”

這段話的背後,是法國遊泳選手馬爾尚贏得男子個人400米混合泳冠軍後,頒獎現場的真實寫照。確實,有人總是覺得老外對奧運會不感興趣。然而,在巴黎奧運會現場,我能明顯感受到媒體記者和觀眾對奧運會的熱情,絲毫不比中國記者和體育迷遜色。比如說剛才提到的遊泳比賽,馬爾尚奪冠之後,記者席上的記者們唰地都跑走了一大半,都是法國記者跑去混采區域跟馬爾尚捉迷藏去了。至於觀眾,無論哪個比賽場館,只要法國選手登場比賽,歡呼聲如濤聲激蕩,絕不比法國甲級足球聯賽的比賽時的吶喊聲小。

跳水比賽也是如此。27日的跳水比賽彩頭是女子三米板,中國隊陳藝文與昌雅妮輕松奪冠。中國媒體雲集現場是理所應當的,但是媒體席依然有許多空座位。現場的中國隊員出場時收到的歡呼聲最高,就像是在自己的主場一樣。當然,法國組合的掌聲也不少,雖然他們最終名列八對組合之末。

29日的男子雙人十米臺比賽,中國記者的人數沒有像首金那天那麼多,但是比賽開始前一個小時媒體席位已經滿了。也許是因為英國選手代利參賽,英國媒體認為他們有機會挑戰中國隊。一些記者們不斷地從第一排跑到最後一排,確認是否還有座位。相比首日跳水決賽時的氣氛,來的記者要多得多。而觀眾席上的歡呼聲也有所變化,除了為中國和法國選手歡呼,他們也同樣鼓舞著英國組合比賽時。

這能說老外對奧運會不在意嗎?

2、“德納決”讓羅蘭·加洛斯沸騰起來

在奧運會上,遊泳、田徑和美國男籃的比賽一直是炙手可熱的賽事,媒體也需要申請入場副證才能進入。但是,我沒想到這一幕竟然在網球賽場上出現了——更令人意外的是,這場比賽居然是納達爾與德約科維奇之間的對決。

對我來說,去參觀羅蘭·加洛斯是我巴黎奧運之旅的一個目標,畢竟,在任何時候,談及具有傳奇色彩的體育場館,羅蘭·加洛斯都不會被忽視。

我對羅蘭·加洛斯的認知可以追溯到大學入學時期,當時我分到的櫃子裏有一張師兄留下的海報,上面的主角是美籍華裔網球選手張德培。1989年,他在羅蘭·加洛斯上贏得了冠軍,以17歲零4個月的年紀,創下了男子網壇最年輕大滿貫冠軍的記錄。

當然,作為一名體育新聞記者,我有幸經歷了姚明、劉翔和李娜的巔峰時期。2015年,劉翔最後一次離開賽場時,我曾開玩笑說,我的編輯生涯一半的工作都用在了劉翔的報道上,另一半則用在了李娜的報道上。2011年,李娜在法網上首次奪得大滿貫冠軍,創下了一系列的紀錄。至今,每當回想起那段時光,都令人激動不已。羅蘭·加洛斯的傳奇色彩對中國的體育迷來說無比獨特。

我曾多次向我在羅蘭·加洛斯現場采訪過的同事張奔鬥詢問:“你最喜歡羅蘭·加洛斯的哪一點?”他回答說:“我最喜歡那種‘在別處’的感覺,因為它是四大滿貫賽事中唯一一個非英語國家的,而且法國文化非常特別。所以,我既能感受到語言和文化的疏離感,又能感受到新鮮和陌生感所帶來的自由自在的感覺。”

因此,如果你有機會親臨羅蘭·加洛斯,相信你會更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

果然,印象深刻。因為我趕上了“德納決”——這場比賽是中央球場的第二場比賽。結果,第一場比賽斯瓦泰克的比賽尚未結束時,媒體席位就已經爆滿了。而且,不斷有其他記者們從奧運會的其他場館趕過來,都是為了看“德納決”。或許這是他們最後一次在這樣的場合見證他們之間的對決。

結果,導致現場的入口通道都擠滿了人。安保人員甚至與外國記者發生了小小的衝突,因為規定是不允許在這裏長時間站立。要麼有座位,要麼就回到媒體間。有記者憤怒地說:“這是奧運會,不是法網。”

也許,網球比賽升級成高需賽事,奧運會的網球賽事總監從來沒想過吧。

聲明: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及真實性,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於我們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奧分體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