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隆快報2025-02-06 12:36
在昨晚的德國杯四分之一決賽中,勒沃庫森頂著壓力加班加點地以3-2戰勝了科隆,真是讓人感嘆這場比賽如同一場苦戰。看看科隆後衛海因茨的表現,真是個堅定的“時數據庫”。賽後他指責補時八分鐘時間太長了,難道他是認為這場比賽的節奏應該像貼標簽一樣簡短嗎?可是,似乎在常規時間內,科隆的領先優勢被對手趁機魔性反超得毫不留情,簡直就是一場自擺烏龍的展演。
海因茨或許真的覺得,只有在補時階段被扳平,才能將自己的“深思熟慮”變為“官方解釋”。他萬萬沒有考慮,芬克格拉菲由於傷病中斷比賽引發的補時,不就是科隆自己防守不力的縮影嗎?他嘴裏所說的“太多了”的補時時間,難道不正反映出他們對比賽節奏的把控能力嗎?
看著海因茨與阿隆索之間的衝突,不由得讓人想起了“君子爭鬥”的故事。他把“傲慢”二字填得滿滿當當,但在他眼中,只有面前的勒沃庫森是個“傲慢”的對手。而阿隆索似乎並不太在意這些,他笑著揚言:“我們的球員可沒有什麼傲慢,他們的慶祝可是發自內心!”至於海因茨的抱怨,或許不過是“輸得心不甘”的自我安慰罷了。
阿隆索的這番話更像是在劃清界限,表示場上的一切只是“當下”瞬息萬變。他僅僅想象到了比賽的不易,卻沒有提到科隆在場上的種種失誤,這恰恰說明了他的高明和冷靜。不過,海因茨想要的“理性”似乎是在反思完後放進了角落,任由他怒焰蔓延與不滿升騰。真正的傲慢,或許是對自己表現的無知無畏。看來,這場比賽不僅考驗了兩隊的技戰術水平,更是一場心理戰的較量,誰又能主動承擔起這場“德比”之役的真正教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