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郵報2025-03-25 10:42
伯利,作為切爾西的聯合所有者之一,似乎把一切都看得很長遠,就像他對俱樂部新球場的計劃總是充滿了豪言壯語。在一次接受《彭博社》采訪時,這位理想主義者幻想著大舞臺的到來,他說:“我們必須朝著長遠目標努力,畢竟建球場這件事可不是說說而已、畫畫圈圈就能搞定的。我們正好也有機會蓋個大球場,所以要考慮所有細節。”聽起來像是在說“我們需要打好基礎”一樣,但似乎伯利自己在這裏把“基礎”理解得有點天馬行空了。
他繼續說道,“建球場可不光是為了切爾西,NBA也會來歐洲比賽,他們需要的場館可不是擺設。你們懂的,這就要求我們的體育基礎設施得跟上時代的步伐。”這話聽起來似乎是想抨擊其他歐洲球隊的場館不夠先進,搞得自己踴躍躋身未來基礎設施時代,真是個雄心壯誌的計劃,然而這話在口中社會化媒體面前顯得有些小心翼翼,讓人忍不住想問:“咱們的球迷準備好了嗎?”
伯利大言不慚地表示,“你們知道,這個目標實現需要16到20年!在倫敦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可不是件簡單的事,肯定比在農村蓋個小球場復雜多了。”果然,他把倫敦的繁華與農村對比,像是在抒發一種城市優越感,誤以為只要時間夠就能辦成事。實則,各種審批、資金、球迷的意見全不是那麼好搞定的。
同時他還強調,“我們當然要考慮切爾西的球迷,他們可是我們的核心,從長遠來看,我們會創造出一些新的東西。”也許這段話可以理解成給熱愛球隊的球迷們吃了一顆“定心丸”,但在西倫敦這片足球聖地,球迷們聽到這話是否會湧現出一絲“你們不是在開玩笑吧”的情緒呢?
總之,伯利的宏偉藍圖讓人可見其雄心,但究竟能否兌現,又或者說他是否有手段和耐心去面對這場漫長的“球場馬拉松”,讓人不禁產生更多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