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2025-03-31 12:36
3月31日的比賽報告再次證實了國足的低迷狀態,看看他們這一兩場對沙特和澳大利亞的表現,簡直讓人捧腹。國足的表現就像一位在百米賽道上摔倒的選手,毫無希望。有人士在觀察中指出,國足的首發陣容中,居然有近一半的球員連參加18強賽的資格都不具備,這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首先,這些球員對比賽的強度和節奏完全無能為力,基本技術看似不錯,可一到高強度的比賽中,連基本功都無法施展。其次,那些所謂的“潛力股”們,除了速度,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技能,真是讓人懷疑他們過往的訓練究竟是怎麼來的。再加上部分球員,如張玉寧,因為不能穩定出場,狀態自然也是一言難盡,最終國足只能勉強湊出一個陣容。
而寄希望於年輕球員的“爆發”,顯然也是空中樓閣。05年齡段的球員雖然出了一些新面孔,如王鈺棟,但大多數其實根本沒有中超的比賽經驗,別說在關鍵時刻救場,連基本的融入都顯得捉襟見肘。尤其是原本就是國足中場脆弱的致命傷,05國青主力對中超的場上機會更是少之又少,真是讓人無奈。
曾幾何時,95年的鐵腰陳哲超和97年的新星嚴鼎皓曾一度被寄予厚望,結果時光荏苒,他們要麼轉行,要麼因傷病和競賽狀態淪落成配角。可以說99、01、03這些年齡段的球員,簡直就是“無腰可用”,再回看當年安東尼奧在領導03國青的時候,誰都知道“703”戰術就是對國足中場無力的無奈回應。
如今的中超,在外援占據大半江山的背景下,本土後腰們也時日無多,即便有些球員在外援的輔佐下表現亮眼,卻絕非能挑起大梁的人物。一些新面孔在邊前衛與邊鋒上逐漸嶄露頭角,但在中場和前鋒線卻仍然捉襟見肘。
未來國足的戰略可以說是古今中外都適用的“簡單粗暴”。一方面推進年輕化,盡管眼下實力不升反降也得硬著頭皮走下去。另一方面,可以試圖以後腰和鋒線為主,順帶進行有序的歸化,但可供選擇的目標那是寥寥可數。考慮到未來可能增加外援名額,其實可以規定年齡限制在U23,讓年輕球員有更多機會,或許也是一條出路。可願望雖好,實際執行起來未必是那麼簡單,國足未來的發展,依然是充滿了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