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體育日報2025-07-14 12:27
在東亞杯的喧囂落幕後,中國男足即將踏入一個嶄新的備戰周期,面對的挑戰不僅僅是戰術上的磨合,更是一個個待解決的難題。我們要先從尋找主教練開始說起吧。聽說中國足協已經聚集了一堆候選人的材料,但至今仍未能挑出合適的人選。球迷們頻頻發問:到底應該請什麼樣的教練?其實,合適的教練標準並不高,最好是歐洲的一線聯賽教練,名頭不必驚天動地,只要能講幾句話,懂得團結和溝通;年齡方面,如果能在炮火紛飛中幸存下來,那是更好不過了;薪資方面嘛,只要我們能接受,這樣的教練還不少呢。這意味著,連中超裏的球隊教練都可能是選擇之一,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再說說備戰計劃的問題,東亞杯對於韓國和日本來說不過是可有可無的“一根雞肋”,但對於我們來說,卻可能成為與世界杯球隊過招的珍貴機會。新周期的熱身賽別說理想對手了,估計連合適的對手都得精打細算。這一點,我們可得提前動手,趁早規劃,爭取能與有實力的對手媲美。至於2027年亞洲杯的定位,也是需要深思熟慮的事情,不能盲目樂觀。
還有,別忘了王鈺棟這位有潛力的球員,雖然他“大有可為”,但當前並不具備一己之力扛起全隊的責任。中國球員向來是“體系型”的,像速度快、能突破這些特點,在整體戰術體系下才能煥發光彩。但是一旦出了這個“舒適圈”,估計我們很快就會見識到什麼叫“能玩得轉”。新周期的戰術打法需要圍繞隊員的特性來制定,這一點必然要與新主帥溝通清楚。
所以,未來的路對中國男足而言,簡直是漫長而艱巨的。但這一切,也算是鍛煉我們意誌的機會。只要能邁出小步伐,積累起來,或許有一天會達到理想的高度。除了這條路我們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