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專家揭示裁判作假在關鍵判罰中的偏向性

來源:微博2025-07-15 00:15

7月14日報道,南方周末發表了一篇關於假球產業鏈的深度文章,揭示了朱宏興等人案中的多名球員通過隱蔽手法操控比賽的事實。這些手法包括前鋒在進攻中的消極表現、守門員假裝撲救以及其他球員故意減少有效進攻,從而合力影響比賽結果。

一位持有教練員資格證的青少年足球培訓專家向南方周末記者分享,足球比賽瞬息萬變,假球行為的識別充滿挑戰。舉例而言,即使後衛在關鍵時刻未能有效防守,導致對方進球,也可能被解釋為對方速度過快。因此,即便是在業內人士之間,判斷比賽是否存在假球也並非易事,只有在球員顯著表現出故意朝自家球門踢球時,才能做出明確的判斷。

該專家提到,他反復觀看了江蘇蘇寧門將顧超涉嫌假球的比賽,認為盡管顧超在比賽中有效撲救了對方的多次精準射門,但最終被進的那個球並不能明顯看出是放水。這種情況正是賭球和假球反腐的困難所在,除非有球員願意自曝其短。

此外,還有一種方式被查處是通過調查隊員之間的通訊記錄,發現他們使用特殊暗號。在比賽中,球員若攜帶繃帶,拆下後則暗示會放水,場外觀看直播者能夠快速理解這樣的暗號。

裁判的作假同樣難以界定。一位國內二級裁判員透露,經驗豐富的裁判在協助特定球隊獲勝時,往往會在關鍵判罰上偏向該隊,而在不重要的判罰上則故意偏向對手,從而表面上讓整場比賽顯得公正,增加了查處的難度。通常情況下,只有在當事人被抓後,才會主動供認其收錢引導比賽的行為。

經歷了大規模腐敗事件後,中國足球協會進行了領導班子的改組,並實施一系列政策來規範裁判行為,包括收回職業聯賽裁判選派權、完善考核和評價體系、實行升降級制度,以及公開處理重大爭議判罰結果,建立了裁判黑名單,並允許俱樂部進行申訴。而對於假球問題,中國足協采取高壓整治措施,已有超過40名球員被終身禁足。

在2024年底的職業聯賽專題通氣會上,中國足協副主席楊旭透露未來的工作重點將聚焦於遏制足球領域的“假賭黑”現象。值得一提的是,許多球員因俱樂部持續欠薪而不得已參與假球,這成為了一大關註焦點。

聲明: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及真實性,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於我們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奧分體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