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黃河2025-07-16 14:37
在東亞杯的舞臺上,國足的表現就像一場失控的喜劇,令人哭笑不得。以至於新黃河評論道,這屆賽事竟然讓國足更加清晰了自己的定位——不幸的是,依然是在谷底徘徊的位置。雖然從表面上看,國足在對陣未召入旅歐球員的韓國隊和日本隊時,似乎還保持著一絲牽強的自尊,但畸形的競爭力早已顯示出其本質的虛弱,真是讓人無奈。
與中國香港隊較量時,國足的優勢也在逐漸被吞噬,面對這支近年來日益強勁的對手,原本的“強者”形象如同泡沫般破裂。國足竟然只能在東亞杯上勉強保住顏面,把第三名的榮譽當成沾沾自喜的籌碼。可笑的是,若再不加強自身能力,未來將重蹈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覆轍,實力差距只會加大,瞬間讓人感到悲哀。
東亞杯被視為國足為2030年世界杯提前備戰的起點,但能否如願以償,關鍵在於那些年輕新星在賽場上的表現。雖然25歲的廖錦濤和18歲的劉誠宇紛紛冒頭,但是否能接過重擔還未可知。王鈺棟等新一代球員偶爾閃爍著希望之光,然而,從他們的表現來看,未來的責任重擔恐怕還是要經歷無數個艱難的訓練和挑戰才行。
值得註意的是,在國足的26人陣容中,有五名球員甚至連上場機會都沒有,特別是兩位門將於金永和薛慶浩。他們與首發的老將顏駿淩一起坐在場邊,感受著比賽氛圍,但卻如同無聲的陪襯。國足在門將位置的新老交替迫在眉睫,難道我們就只能看著年輕門將們屈居於老兵之下,悶著頭等機會嗎?這樣的局面可真讓球迷感到遺憾。
隨著東亞杯的落幕,代班主帥久爾傑維奇完成了他的任務,但接下來的挑戰在於為國足找到一個能夠帶來真正改變的正式主帥。無論是誰接過帥印,面臨的首要任務顯然是年輕化,這是必須解決的“必做題”。難道這真的是國足崛起的開始,還是一場註定充滿戲劇性的征途?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但最怕的就是這份“清晰”的定位再也無法改變。